武德故事系列(十)——止戈为武
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]

武德,即武术道德,是武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指的是武术修炼者在学艺、练武、用武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。为弘扬中华传统武德精神,武术系21级特别推出了“武德文化导论”课前分享活动。这一活动旨在通过系列分享和讨论,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和领悟武德的内涵,将武德精神融入到日常训练和生活中,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。

《止戈为武》

主讲人 21级武术文化教育一班 郭梓琰

止戈为武成语释义:指止息兵戈才是武功,要能止战,才是真正的武功。后人用它表示通过正义的战争平息战祸,求得和平;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,才是真正的武功。

“止戈为武”源自于《左传 •宣公十二年》,是楚庄王最早提出这一著名的论点。书中记载——潘党曰:“臣闻克敌,必示子孙,以无忘武功”。楚庄王回答:“非尔所知也,夫文,止戈为武”。

当时,楚晋交战,楚国大败晋国。楚国大夫潘党劝楚庄王把晋国军人的尸体和头颅堆积起来筑成一座“京观”,作为战争胜利的纪念物,留给子孙后代看,借以炫耀楚国的武力,威慑诸侯。

楚庄王却不同意这种做法,他说:“战争不是为了宣扬武功,而是为了禁止强暴,给百姓带来安定的生活。从文字组成上讲,这个‘武’字是由止和戈两个字组成的,”止戈“才是“武”!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。武功应该具备七种德行,也就是禁止强暴、消除战争、保持强大、巩固基业、安定百姓、团结民众、增加财富。这七种德行,我一种也没有,拿什么留给子孙!晋国的军卒是为了执行国君命令而战死的,他们也没有什么错。怎么可以用他们的尸体做京观呢?”最后,楚国的军队按照楚庄王的命令,到黄河边祭祀了河神,修筑了一座祖先宫室,很快就班师回国了。

展开全文

“止戈为武”的思想古往今来一直被众多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成功地运用,后世也常用“止戈为武”比喻敌国间罢兵休战、休养生息的行为。

编辑|张梓安

一审|张亚博 杜雅婷

二审|潘可伊

三审|范 旭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]
Copyright © 2088 米策网游动态中心-新游测试与公会争霸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